设为首页 / 添加收藏 / 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 队伍建设 -> 法苑文化

发扬工匠精神,共铸法治中国

  发布时间:2017-07-10 10:09:31


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,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“发扬工匠精神,共铸法治中国”。

    早在学生时代,我就对“法官”这个职业充满了尊敬和向往。法庭的庄严神圣,法袍的端庄威严,都使我憧憬着也能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法官。大学毕业后进入法院,被分配在立案庭工作。在这里,没有法庭的庄严神圣,没有控辩双方的针锋相对。在这里,更多的是家长里短的纠纷,是当事人因纠纷而变得焦躁的心情。在立案庭工作每天都要接待大量的当事人,审查大量的立案材料,甚至有些当事人因对相关程序不了解而情绪激动、言辞偏激。而面对日益增长的案件数量和来访当事人,立案庭的同事们依然是热情地接待,耐心地解答,认真地审查每一份立案材料。工作时间一久,我也对“司法为民”这一宗旨有了更深地理解,它并不是简单地体现在给当事人一个公正的裁决,而更多地体现在司法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,体现在司法机关中每一个平凡岗位的坚守和奉献,体现在每一份平凡工作中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。

    这也让我想到了近些年党和政府倡导的“培养工匠精神”的理念。所谓工匠精神,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,精益求精、追求完美的精神。在我理解看来,工匠精神是一种敬业、认真、负责的工作态度,正是工匠们对自己平凡工作和技艺的执着和坚守,正是工匠们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,最终成就了工匠自身,也成就了一件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,成就了一个个宏伟壮丽的工程。 “工匠精神”并不是哪个行业的“专利”,作为我们法律人,作为我们法院人,同样需要工匠精神。如果说工匠打造出的是艺术品,那么法官打造的则是“司法产品”。建设法治社会需要我们具有工匠精神,要真诚对待每一位当事人,认真对待每一宗案件,认真处理每一个细节。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,无论负责哪项工作,做到精益求精,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。就拿审查立案这项工作来说,对当事人所提供的立案材料中一些不起眼的瑕疵或者缺失,如果不对其指出并要求补正,就很可能会对其今后的审判或执行过程产生不利影响,进而使当事人对我们的工作态度产生怀疑。推而广之,从立案到调解、庭审、宣判、送达乃至执行的整个过程,是当事人对司法充满体验、感受的过程,当事人感受不到法律应有的人文关爱和热情服务,无论裁判结果如何,都难以使当事人建立起对法官乃至法院起码的信任。我想,法官只有在司法的整个过程中、在工作的各个环节上认真负责、精益求精,追求卓越,才能把案件打造成为精品,才能做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。

    令人感到高兴的是,我发现、在身边并不缺少工匠精神,工作中,我看到的是立案庭同事们平凡的坚守,默默的奉献,用自己的认真工作和热情服务树立法院窗口的良好形象。看到的是审判业务部门的同事们认真审查每一份证据材料,仔细斟酌每一份法律文书。看到的是执行部门的同事们加班加点的工作,不放过一个被执行人财产线索。看到的是综合部门的同事们辛勤的工作,努力为我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。就让我们继续坚守自己的那份“匠心”,坚定法治信仰,收起内心的少许浮躁,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,在平时的工作中转作风,塑形象、守纪律、促规范,为舞钢法院创造更为灿烂的明天,为中国的法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
关闭窗口



Copyright©2025 All right reserved  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  豫ICP备12000402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