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治不仅是国家的治理方式,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。公民要追求自由与平等,离不开法制的保障;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要有效协调社会矛盾,必须依法履行职能;法治还是国家走向现代文明的标志。实际上,这一切都与我们息息相关。一方面,我们青年要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,离不开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,它是维护个人权益与实现理想的“护身符”;另一方面,我们是否懂法、守法,能否以法治思维推动社会进步,影响着法治社会的前景。
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”一味的强调法制社会的重要性,但相信在座的每一个人,若仅仅是依靠书上罗列的条条框框,不去亲身经历,不会了解法律真正的意义。
在实践中总结经验,树立法治信念,要把法治信念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要学会用法治的思维解决问题;要不断提升法律素养,要学法懂法,把法律的精髓融会贯通、入心入脑,要知法信法,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。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,无论是什么称谓,都要在本职岗位上奋发有为,提升自己的水平。
其实,法治精神就是一种规则意识,它拒绝“双重标准”。很多时候,我们希望别人守规则,自己却可以例外。比如,我们时常抱怨就业中的不公平,但在自己找工作时,不免托关系走后门;我们嘲笑“中国式过马路”,却时常随着人流一起闯红灯;当提出合理利益诉求时,我们显得理直气壮;自己的不当行为触犯了他人的利益,我们又习惯沉默无声。
公平正义是全体公民对法治社会的呼唤。权力的扩张,金钱的收买,都可能在走向社会公平的道路上制造陷阱。为公平正义扫清障碍的,正是不计较出身、不因权贵而扭曲的法治。
对我们青年来说,法律这一强有力的武器构建了公平竞争的环境。每一个年轻人都渴望享有自己的“黄金时代”,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财富实现梦想,而这一切如果没有法律来兜底,是难以真正实现的。真正让法治精神成为一种信念,其实法治精神就是指在平常生活中能够时时以法来想问题,而不是感情用事,同时在遇到不公平待遇时不是冲动地去反击,而是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“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”,法治氛围的确立基于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。我们有幸能参与到法治社会的建设中,既是法治的践行者,身体力行地扮演遵守法律的角色,也是构建法治体系的基层积极力量。
一个法治的社会,将护佑青年实现自己的梦想,与此同时,法治精神也应该成为青年的信仰、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导向,让我们共同信仰、遵守和捍卫法律的尊严,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!